棄甲而逃的意思

「棄甲而逃」這個成語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原意是指士兵丟棄鎧甲逃走,比喻軍隊在戰鬥中潰敗逃散。後來這個成語也被用來形容人們在遇到困難或危險時,不顧一切地逃走,放棄了原有的計劃或立場。

這個成語的典故是這樣的:在春秋時期,晉國和楚國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發生戰爭,晉軍大敗楚軍。戰後,晉文公重耳舉行宴會慶祝勝利,並讓參戰的將士們穿上鎧甲,手持武器,列隊接受賞賜。但是有一個叫做卻克的將領,因為在戰鬥中受了傷,無法穿上鎧甲。晉文公見狀,就讓他脫下鎧甲,換上便服來參加宴會。卻克感到很羞愧,認為自己沒有盡到一個將領的責任,於是就辭去了官職,隱居起來。後來,人們就用「棄甲而逃」來形容卻克的這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