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格物致知」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源於《禮記·大學》中的八目之一:「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被合稱為「大學八條目」。

「格物」的「格」字,有解釋為「窮究」、「推究」、「探究」等意思,「物」則可以指事物、物理、世界萬象等。因此,「格物」可以理解為對事物本質的探究,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深入研究。

「致知」的「致」字,有解釋為「達到」、「獲得」、「實現」等意思,「知」則是指知識、智慧。因此,「致知」可以理解為通過探究事物而獲得知識,或者通過實踐而達到對事物的深刻理解。

「格物致知」合起來,就是通過深入研究事物、探求事物的原理和規律,以達到對世界的深刻認識和智慧的提升。這是一種強調實踐和體驗的學習方法,認為只有通過實際接觸和觀察事物,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

在儒家思想中,「格物致知」被視為是個人修養和道德實踐的基礎,認為只有通過對事物的深刻理解,才能更好地進行自我修養和道德實踐,最終實現「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