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的平仄相對和仄起平收是什麼意思

格律詩,尤其是指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一種體裁,通常特指律詩和絕句。格律詩有著嚴格的格式和聲律要求,包括字數、句數、平仄、押韻等。

平仄相對: 在格律詩中,平仄相對是指每一聯的上句(出句)和下句(對句)在平仄安排上要形成對應的關係。古代漢語中,平聲是指陰平和陽平,也就是現代漢語的第一聲和第二聲;仄聲是指上聲、去聲和入聲,也就是現代漢語的第三聲、第四聲和一些特定詞彙中的入聲字。在創作格律詩時,詩句中的每個字都要按照平仄規則安排,以達到聲音上的和諧和美感。

例如,五言絕句的第一句通常以平聲字開始,第二句以仄聲字開始,形成「仄起平收」的格式。第三句又以平聲字開始,第四句以仄聲字開始,這樣上下句的平仄就形成了對應。

仄起平收: 仄起平收是指一聯詩句中,第一個字(通常是句子的主語)應該是仄聲,而最後一個字(通常是句子的謂語或賓語)應該是平聲。這種安排使得句子在聲音上既有變化又不失和諧。

例如,杜甫的《春望》: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這首詩的每一聯都遵循了仄起平收的規則,如第一句「國破山河在」,「國」是仄聲,「河」是平聲;第二句「城春草木深」,「城」是仄聲,「深」是平聲。

總之,平仄相對和仄起平收是格律詩創作中必須遵循的聲律規則,它們是保證詩歌音樂性和節奏感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