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出五服意思

"未出五服"這個辭彙來源於中國古代的宗法制度,指的是親屬關係中,血緣關係在五代以內的人。在古代,親屬關係被分為「五服」,即根據與死者的親疏關係,穿戴不同的喪服。這五服分別是:

  1. 斬衰(cuī):是最重的喪服,用於兒子為父親、父親為兒子、妻子為丈夫等直系親屬的喪事。
  2. 齊衰(zī cuī):是次於斬衰的喪服,用於兄弟、未嫁姐妹、已婚婦女為父母等親屬的喪事。
  3. 布衣:是一種較輕的喪服,用於較遠的親屬,如已婚婦女為兄弟、侄子等。
  4. 緦痲(sī má):是最輕的喪服,用於更遠的親屬,如曾孫、曾孫女等。
  5. 無服:指沒有親屬關係,不需要穿戴喪服。

因此,"未出五服"意味著親屬關係在五代以內,屬於較近的親屬。在古代,這種親屬關係在社會交往、婚姻、繼承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響。例如,在古代的婚姻中,通常會避免與五服以內的親屬結婚,以避免近親結婚。在繼承方面,直系親屬通常會有優先繼承權。

隨著時間的推移,宗法制度的嚴格限制逐漸放寬,但"未出五服"這個辭彙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親屬關係的親疏遠近。在現代社會,雖然宗法制度的影響已經大大減弱,但這個辭彙仍然在某些地區和場合使用,用以形容親屬關係的親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