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效用意思

期望效用(Expected Utility)是一個經濟學術語,用於描述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個體或經濟主體對某個決策的預期收益。它是由數學家和經濟學家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和經濟學家奧斯卡·摩根斯特恩(Oskar Morgenstern)在20世紀40年代提出的,作為經濟學中決策理論的一個核心概念。

期望效用理論基於以下假設:

  1. 完全理性:決策者是完全理性的,他們總是選擇能夠最大化其效用(滿足感或幸福度)的選項。
  2. 可傳遞性:如果一個決策者認為A優於B,B優於C,那麼A也優於C。
  3. 連續性:如果兩個選項的差別非常小,那麼決策者對它們的偏好也是連續的。
  4. 確定性原則:在確定的結果和不確定結果之間,決策者總是偏好確定的結果。

期望效用是通過將每個可能結果的效用值與其發生的機率相乘,然後將這些乘積相加得到的。例如,如果一個賭注有50%的機會贏得100元,50%的機會贏得0元,那麼期望效用就是:

期望效用 = (贏得100元的機率 贏得100元的效用) + (贏得0元的機率 贏得0元的效用) 期望效用 = (50% 100元的效用) + (50% 0元的效用) 期望效用 = (0.5 100) + (0.5 0) 期望效用 = 50 + 0 期望效用 = 50元

在這個例子中,儘管存在不確定性,但決策者可以根據每個結果的可能性及其對應的效用值來計算期望效用,並據此做出決策。如果另一個賭注的期望效用更高,決策者可能會選擇那個賭注。

期望效用理論在經濟學、金融學、管理科學、心理學和其他領域中都有廣泛的套用,特別是在風險決策分析中。它幫助人們理解在不確定性和風險的情況下,如何做出最優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