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臥寡意思

"曲高和寡"是一句成語,意思是樂曲的音調越高,能跟著唱的人就越少。這個成語出自《對楚王問》,是戰國時期楚國宋玉所作的一篇文章。原文是:

"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這段話的意思是,有一個在郢中唱歌的人,他開始唱一些通俗的歌曲,比如《下里》、《巴人》,結果有幾千人跟著唱。然後他唱了一些稍微高級一些的歌曲,比如《陽阿》、《薤露》,跟著唱的人就減少到幾百人。再後來他唱了《陽春》、《白雪》,能跟著唱的就只有幾十人了。最後他唱了更加高級的歌曲,包括商音和羽音的轉換,以及流利的徵音,這時候能跟著唱的就只有幾個人了。這說明歌曲越高級,能欣賞並跟著唱的人就越少。

後來,"曲高和寡"這個成語就被用來比喻言論或作品太深奧,能理解或欣賞的人很少。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一種藝術作品或思想境界非常高,但能與之共鳴的人卻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