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之心是什麼意思

"是非之心"這個詞語源自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特別是孟子的學說。在《孟子·公孫醜》篇中,孟子提出了「四端」說,即四種基本的道德情感或能力,分別是:

  1. 惻隱之心(同情心)
  2. 羞惡之心(羞恥心)
  3. 辭讓之心(謙讓心)
  4. 是非之心(正義感)

其中,「是非之心」指的是人們對正義與不正義、對與錯、善與惡的判斷能力,也就是一種道德判斷的能力。這種能力被認為是天生的,是人類共有的,可以用來區分正確與錯誤、公正與偏私、善良與邪惡。

孟子認為,這種是非之心是人性的一部分,是良知或道德直覺的體現。他強調,通過培養和發展這種能力,人們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進而實現社會的公正與和諧。

在現代語境中,「是非之心」這個詞語仍然可以用來指代人們對道德問題的判斷能力,或者用來形容一個人能夠明辨是非、堅持正義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