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意思古文

"於" 是古文中常用的介詞,意思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在」、「於」、「從」、「對於」、「對於」等詞。具體的意義和使用方法會根據上下文而有所不同。

  1. 表示時間、地點或範圍: 例如:「戰國策·秦策」中「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秦王曰:『寡人慾出兵以並天下,何為不可?』」這裡的「於」表示地點,即秦國。

  2. 表示比較對象: 例如:「孟子·梁惠王上」中「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這裡的「於」表示比較對象,即梁惠王的國家。

  3. 表示動作的方向或對象: 例如:「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中「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這裡的「於」表示動作的方向或對象,即對晉國和楚國的不忠。

  4. 表示原因、理由或根據: 例如:「論語·里仁」中「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這裡的「於」表示原因,即因為選擇居住的地方不仁慈,怎麼能算是明智的呢?

  5. 表示方式、手段或工具: 例如:「史記·項羽本紀」中「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這裡的「於」表示方式,即通過破釜沉舟來表明決心。

  6. 表示對待、對應或對比: 例如:「荀子·勸學」中「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這裡的「於」表示對比,即學無止境,就像青色從藍草中提取,卻比藍草更青;冰是由水形成的,卻比水更冷。

在古文中,「於」的用法非常靈活,需要根據具體的語境來理解其確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