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中的臥冰求鯉是什麼意思

"臥冰求鯉"這個故事出自中國古代的孝道故事集《二十四孝》,它描述了古代一個名叫王祥的人,為了孝順他的繼母,在冬天冰凍的河面上臥冰求鯉魚的故事。

在《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中,這個故事可能被用來作為孝道的例證,來說明子女應該如何盡孝道,尊重和愛戴父母。變文是一種唐代流行的文學體裁,它將佛教經典或故事改編成通俗易懂的文言文,並經常穿插音樂和舞蹈,用來向大眾傳播佛教教義和道德觀念。

"臥冰求鯉"的故事大致如下:

王祥是三國時期魏國人,他的生母早逝,父親再娶。王祥的繼母對他非常不好,經常虐待他,但是王祥仍然對她非常孝順。有一次,繼母生病了,她想吃鯉魚,但是天氣非常寒冷,河面已經結冰。王祥為了滿足繼母的心願,就到河邊,解開衣服,臥在冰面上,用自己的體溫來融化冰層。他的孝心感動了上天,冰面竟然裂開,跳出了兩條鯉魚。王祥將鯉魚帶回家給繼母吃,繼母的病也因此好了。

這個故事強調了孝道的重要性,以及子女應該如何無私地對待父母,即使是在困難和逆境中。在《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中,這個故事可能被用來教育聽眾,尤其是年輕人,要學習王祥的孝行,尊重和愛護自己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