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定律意思

摩爾定律(Moore's Law)是由英特爾(Intel)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在1965年提出的一個觀察結果和推測,它指出集成電路(IC)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18至24個月就會翻一倍,同時成本會下降。換言之,集成電路的性能每隔一段固定的時間就會提升一倍,而價格則會相應地下降。

摩爾定律並不是一個物理定律,而是半導體行業的一個經驗法則,它指出了技術進步的速度和規模經濟的效應。摩爾定律的提出,預示了微處理器性能的指數級增長,這也是計算機技術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摩爾定律的影響不僅限於微處理器,還包括了整個電子行業,因為晶體管數目的增加不僅能提高處理器的性能,還能降低成本,使得更多功能得以集成到單一的晶片上。例如,手機從過去的笨重、功能單一的設備變成了現在的智慧型手機,這其中就有摩爾定律的作用。

然而,隨著技術的發展,實現摩爾定律預測的難度越來越大,因為物理極限和經濟因素開始限制了晶體管尺寸的進一步縮小。因此,一些專家認為摩爾定律可能已經達到或接近其物理極限,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通過新的技術和製造工藝,摩爾定律仍然可以延續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