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字之師是什麼意思

成語「一字之師」出自於《新唐書·賈島傳》,原意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因為別人修改了一個字而使作品增色,因此將這個人尊稱為「一字之師」。後來這個成語泛指在某方面給予自己極小幫助卻極為重要的人,或者是在某件事情上給予自己極小指導卻極為關鍵的人。

這個成語的典故是這樣的:唐代詩人賈島在寫詩時,經常會斟酌字句,力求完美。有一次,他寫了一首詩,其中有一句是「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他在「敲」和「推」之間猶豫不決,於是就在路上邊走邊思考,不小心衝撞了當時的宰相韓愈的車隊。韓愈問明了情況後,建議他使用「敲」字,因為這樣更有聲音和動感。賈島接受了韓愈的建議,並且稱韓愈為他的「一字之師」。

這個成語通常是用來形容在文學創作或者其他需要文字表達的領域中,一個小小的修改或者建議就能夠使作品或者表達更加完美。同時,這個成語也強調了在學習和創作過程中,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建議,不恥下問,才能夠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