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悱意思

"憤悱"這個詞語來自中國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學理念。孔子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應該包括兩個階段:一是"不悱不發",二是"不憤不啟"。這兩個階段分別對應了學生學習的不同心理狀態和教師應該採取的相應教學方法。

  1. "不悱不發": 這個詞語的意思是,當學生心中有疑問,但又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時,教師不應該急於告訴學生答案,而應該引導學生自己思考,讓他們試圖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困惑。這樣,學生在思考和表達的過程中,就有可能自己找到答案,或者至少能夠更清楚地理解自己的問題所在。

  2. "不憤不啟": 這個詞語的意思是,當學生對某個問題有強烈的求知慾,感到不滿足和不平時,教師應該抓住這個時機,對學生進行啟發和指導。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動機最為強烈,他們對知識的渴望會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地學習和理解。

總之,"憤悱"這個詞語概括了孔子提倡的啟發式教學法,強調了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學習動機來調整教學策略,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