怵惕意思

"怵惕"是一個漢語辭彙,源自《禮記·祭義》,本意是指因恐懼而心跳加速、身體顫慄的狀態。後來這個辭彙多用來形容內心感到恐懼、驚慌、不安或者警覺的情緒。在古代文學作品中,這個辭彙常常用來描述人們在面對危險、災難或者重大事件時的心理反應。

例如,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有這樣一段描述:「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在這個段落中,「項王泣數行下」可以理解為項羽因為感到絕望和恐懼,內心怵惕不安,以至於淚流滿面。

在現代漢語中,"怵惕"這個辭彙的使用頻率相對較低,但在一些文學作品或者古文翻譯中,我們仍然可以見到它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