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旦意思

"平旦"一詞來源於古代漢語,是中國傳統的時間概念之一,指的是太陽即將升起,天色開始明亮,但尚未完全破曉的時段。在現代漢語中,這個辭彙並不常用,但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尤其是描述清晨景色的詩詞中,可以見到它的身影。

在古代,人們將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平旦是寅時的開始,也就是現代時間的清晨3點至5點之間。這個時間段,天空逐漸變亮,但太陽還沒有升起,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

例如,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中有云:「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裡的「白日」即是指太陽,而「依山盡」則暗示了太陽即將升起,天色漸亮,正是平旦時分。

在中國傳統醫學中,寅時被認為是人體氣血開始流動,肝臟開始排毒的時間,因此這個時段也被認為是養生的重要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