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曆是什麼意思

乾支曆,又稱為乾支歷、甲子曆或農曆,是中國傳統的曆法,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組合而成,每60年為一個周期。乾支曆的計算方法源於古代天文曆法,它不僅可以用來紀年,還可以用來紀月、紀日和紀時。

十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包括: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乾支曆的紀年法是將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形成六十個乾支組合,稱為「六十甲子」。例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直到癸亥。每個組合對應一個年份,60年一個周期,周而復始。例如,如果某一年是「甲子年」,那麼60年後的那一年就是「甲子年」的下一個周期。

除了紀年,乾支曆還可以用來紀月、紀日和紀時。紀月的方法是將十二地支與二十四節氣相配,每個地支對應兩個節氣,形成十二個節氣月。紀日的做法是將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組合成六十個乾支組合,用來表示日期。紀時則是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一天中的十二個時辰。

乾支曆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民俗有著深遠的影響。雖然現代中國已經採用了國際通用的公曆,但乾支曆仍然在民間和某些傳統節日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