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戈是什麼意思

"干戈"一詞源自古代漢語,是中國古代兵器的名稱,後來被引申為戰爭的代名詞。其中,「乾」指的是盾牌,而「戈」則是一種長柄武器,類似於矛。在古代,這兩種武器都是戰場上常用的防禦和進攻工具。

隨著時間的演變,「干戈」這個詞逐漸被用來泛指戰爭、戰亂或者爭鬥。在文學作品中,尤其是古典詩詞和歷史文獻中,常常可以見到「干戈」的用法,用來形容戰爭帶來的破壞、人民的苦難或者英雄的壯舉。例如,唐代詩人杜甫的《春望》中就有「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這裡的「烽火」就是指戰爭,與「干戈」同義。

在現代漢語中,雖然「干戈」這個詞的使用頻率不如古代那麼高,但它仍然是一個具有文化內涵的辭彙,被用來形容衝突、爭鬥或者不和諧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