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粽」是什麼意思

在宋朝,「粽」通常指的是粽子,即用箬葉(ruò yè)或其他類似的葉子包裹糯米或其他食材製成的一種食品。粽子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特色食物,起源於中國古代,用來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一位愛國詩人,他在政治上受到排擠,最終投江自盡。為了紀念他,人們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舉行各種活動,包括賽龍舟和吃粽子。

宋朝時,粽子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的食品,而且種類繁多,有甜有鹹,有的還會加入肉類、蛋黃等不同的餡料。粽子不僅在端午節期間食用,在其他節日或日常生活中也常見。此外,宋朝的文獻中還記載了一些與粽子相關的詩詞和文化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