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仁格竹的意思

「守仁格竹」這個辭彙源自中國明朝思想家王守仁(1472-1529),又稱王陽明,他是心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王守仁主張「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強調內心的修養和道德實踐。

「格竹」這個概念,是王守仁在探討認識論時提出的一個比喻。在《傳習錄》中,王守仁提到他年輕時曾試圖通過「格物致知」的方法來探究竹子的道理。他坐在竹子旁邊,連續七天七夜,試圖通過觀察和思考來理解竹子的本質。然而,這次嘗試以失敗告終,王守仁因此病倒。

「格」在中文裡有多重含義,可以指「探究」、「推究」或「糾正」等。在王守仁的語境中,「格竹」意味著通過直接觀察和體驗來認識事物,這是一種通過實踐來獲取知識的方法。然而,王守仁後來認為,這種方法並不能真正達到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因為真正的知識應該是內心的領悟,而不是通過外物得到的。

「守仁格竹」這個辭彙,通常用來形容王守仁早年試圖通過實踐來認識事物本質的這段經歷,同時也反映了王守仁思想發展中的一個轉折點,即從對外在事物的探究轉向內心的反省和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