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如取水終日取而不能逾其量操瓢者止於瓢操盎者止於盎故善學者不自溢其器意思

這段話出自《呂氏春秋·用眾》,原文是:

學者之於道也,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員止於隅,重塗止於蹊。道無不在,止之者人也。或原於此,或原於彼,道無不竟,或有所止,止之者人也。或贏而有所纍,或贏而有所亡,道無不在,或有所私,私之者人也。是以學者之於道也,不猶眾人之於江海乎?眾人見江海而說之,學者見道而喜之,豈不寤寐乎?

學者之於道也,猶富人之於財也,豈不欲其富也哉?猶善農之於其田也,豈不欲其得也哉?猶善射之於其弓矢也,豈不欲其多中乎?猶善漁之於其網罟也,豈不欲其得獲也哉?是以學者之於道也,不猶富人之於財乎?

學者如取水,終日取而不能逾其量,操瓢者止於瓢,操盎者止於盎,故善學者不自溢其器。

這段話的意思是,學者對於道的追求,就像小石頭和小樹木在大山中的位置一樣,只能局限在某個角落或小路上。道的本質是無所不在的,但人們的認識和理解卻是有限的,這是由於人的主觀因素造成的。人們的知識和見解可能來自不同的地方,但都受到了人的主觀限制。有時候人們會因為自己的成見和偏見而失去一些東西,這也是由於人的主觀因素造成的。因此,學者對於道的追求,就像普通人對於江海的喜愛一樣,都是出於本能的喜愛和追求。

接著,呂氏春秋用富人對於財富的追求、農民對於收成的渴望、射手對於射中的追求、漁夫對於漁獲的渴望來比喻學者對於道的追求,說明學者對於道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就像人們對於財富、收成、射中、漁獲的追求一樣。

最後,呂氏春秋用取水來比喻學者對於道的追求,說學者就像取水的人一樣,無論怎麼取水,都不會超過容器的大小。用瓢取水的人只能得到瓢那麼多的水,用盎取水的人只能得到盎那麼多的水,因此,真正善於學習的人不會超過自己的能力範圍,也就是說,他們會量力而行,不會追求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東西。

總結來說,這段話是在告誡學者要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不要追求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東西,要量力而行,這才是真正的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