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八十遇文王是什麼意思

"太公八十遇文王"這句話出自《史記·齊太公世家》,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典故,講述的是姜子牙(太公望)在八十歲時遇到周文王姬昌,從而得到重用,幫助周文王建立周朝的故事。

姜子牙,又稱太公望、呂尚,是商末周初的人物,相傳他博學多才,精通兵法和政治。在遇到周文王之前,他曾在商朝為官,但因為不滿商紂王的暴政,遂離開朝政,隱居在渭水河邊,以釣魚為生。據說他在釣魚時,並不用魚餌,而是用直鉤,意在「願者上鉤」,以此表達自己不屑於用普通手段求取功名,而希望遇到真正識才的人。

周文王姬昌是一位賢明的君主,他聽聞姜子牙的才能,親自前往渭水河邊邀請他出山輔佐。姜子牙被周文王的誠意所打動,於是答應輔佐他。後來,姜子牙幫助周文王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自己也成為了周朝的開國功臣,被封為齊國的國君,後人尊稱為「太公望」或「姜太公」。

"太公八十遇文王"這句話後來被用來比喻有才能的人即使年事已高,也不放棄追求理想和機遇,同時也表達了賢君識才、用才的重要性。在中國文化中,這個故事一直被傳頌,成為了勵志和求賢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