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臺指的「小暈」和「大暈」是什麼意思

天文臺所指的「小暈」和「大暈」通常不是指天體物理學中的暈(halo),而是指一種大氣光學現象,即日暈(sun halo)。日暈是太陽周圍的一個圓形光暈,是由於太陽光經過高空中的冰晶折射和反射後形成的。這種冰晶通常存在於高層雲中,如卷雲(Cirrus clouds)。

「小暈」和「大暈」的區別在於它們的半徑不同:

  1. 小暈(22°暈):這種日暈的半徑約為22°,是日暈中最常見的一種。它是由六角形冰晶水平排列造成的。

  2. 大暈(46°暈):這種日暈的半徑約為46°,較小暈更為罕見。它是由六角形冰晶垂直排列造成的。

當太陽光經過這些冰晶時,光線會發生折射和反射,形成一個環繞太陽的彩色光暈。這種現象通常在晴朗的天氣中出現,當太陽位於天頂附近時最為明顯。日暈的顏色通常是白色或淡藍色,有時也可能帶有微妙的紅色邊緣。

天文臺在預報天氣時,可能會提到日暈的存在,因為這種現象通常預示著高層雲的存在,而高層雲可能是未來幾天天氣變化的徵兆。此外,日暈也被一些文化視為預兆或象徵,雖然這些說法沒有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