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意思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第五章,是道家哲學家老子的名言。原文是: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這裡的「不仁」並不是指沒有仁愛之心,而是指不偏私、不偏袒,對待所有事物都一視同仁,沒有個別的愛憎之情。「芻狗」是一種用草編製的狗,在古代祭祀時用來作為供品,祭祀完後就會被丟棄。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地對待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沒有偏愛,任其自然生長、消亡;聖人(這裡指有道的統治者)對待百姓也應該像天地對待萬物一樣,不偏不倚,讓他們自由發展,不加以過多的乾預。

這句話反映了道家思想中的無為而治和順應自然的觀念,認為不應該人為地乾預事物的自然發展,而應該順其自然,讓事物按照自身的規律運行。同時,也表達了道家對待萬物和百姓的平等觀念,不應該有所偏私和偏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