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既隱意思

"大道既隱"這句話出自《禮記·禮運》,原文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這段話的意思是,當大道實行的時候,天下是公有的,人們選擇有德行和才能的人來治理,講究信用,修養和睦。那時人們不僅愛自己的親人,不僅疼愛自己的孩子,還讓老人有個好的終結,壯年人有工作可做,幼兒得到良好的成長,殘疾和有病的人都能得到照顧。男人有適當的工作,女人有好的歸宿。人們不喜歡財物被浪費掉,但也不一定都藏在自己手裡;人們不吝惜自己的力量,但也不一定只是為了個人的利益。因此,那時人們的心思不用在勾心鬥角上,盜竊和作亂也不會發生,所以門戶不用關閉,這就是所謂的大同世界。

但是現在,大道已經隱藏起來了,天下成為私有的,人們只愛自己的親人,只疼自己的孩子,財物和力量都為自己所用,有權勢的人把世襲和繼承當作禮法。人們建造城牆、溝池來保衛自己,用禮儀和道義來作為規範。用禮來確立君臣關係,加深父子親情,促進兄弟和睦,調和夫妻關係,設立各種制度,確定田地和居住地,推崇勇敢和智慧,把功勞歸於自己。因此,謀略和戰爭由此產生。禹、湯、文、武、成王、周公,這些都是在大道隱藏後出現的明君和賢臣。這六位君子,沒有一位不謹慎地遵守禮法的。他們通過禮來彰顯正義,來檢驗信用,揭露過錯,施行仁愛和禮讓,向人民展示常規。如果有不遵守這些規範的人,在位的就要被罷免,百姓會認為他是災禍,這就是所謂的小康社會。

總結來說,"大道既隱"是指隨著時代的變遷,原始的大同世界已經不復存在,人們的道德水平下降,天下成為私有的,禮儀和制度成為維繫社會秩序的主要手段。這句話反映了古人對於理想社會和現實社會的比較,以及對於道德淪喪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