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鑠意思

"外鑠" 一詞源自於中國古代哲學,特別是儒家思想中的概念,指的是外在環境、教育、社會制度等因素對個人思想和行為的影響和塑造。這個詞語強調了外部因素對個體的決定性作用,與之相對的是 "內發"(內鑠),指的是個體內在的潛能、天性、自我發展等因素對個體成長的影響。

在儒家思想中,特別是孟子提出來的性善論,強調了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個體的成長和發展主要取決於個人的內在潛能和自我修養。而荀子則提出了性惡論,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個體的成長和發展主要取決於外在的教育和社會規範。

在現代社會,"外鑠" 一詞也被用來形容外部環境對個體的影響,例如社會風氣、親職教育、學校教育、文化傳統、法律制度等對個人的思想、價值觀、行為方式的影響。

總之,"外鑠" 這個詞語強調了外部因素對個體的重要作用,認為個體的成長和發展受到外部環境的決定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