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意思

"外篇"這個辭彙源自於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分類,特指《莊子》一書中的部分。《莊子》,又稱《南華經》,是道家經典之一,相傳為戰國時期思想家莊周及其門人後學所著。全書共三十三篇,分為內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

內篇:共七篇,主要闡述莊子的核心思想,如齊物論、逍遙遊等,被認為是莊周本人所著。

外篇:共十五篇,雖然也包含了一些莊子的思想,但內容較為駁雜,可能包含莊子弟子或者後學所作的文章。這部分內容相對於內篇來說,被認為是較為次要的,因此稱為「外篇」。

雜篇:共十一篇,內容更加龐雜,包括了一些與莊子思想關係不緊密的文章,可能包含了後世學者的作品。

在現代漢語中,「外篇」這個辭彙已經超出了其原本的文學範疇,可以泛指任何非核心、次要的或者附屬於主要部分的篇章、內容等。例如,在討論某個主題時,可能會提到「正文」和「外篇」,這裡的「外篇」就是指正文之外的內容,可能是注釋、附錄或者其他補充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