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而治是什麼意思

"垂拱而治"是一個中文成語,出自《尚書·武成》,原意是指君主無為而治,即君主垂衣拱手,不需親自處理政事,國家也能得到很好的治理。這個成語後來被用來形容君主或者領導人治理國家時,能夠做到清靜無為,不需濫用權力,國家也能夠安定和諧。

在古代中國,特別是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中,都強調君主應該實施「無為而治」的政治理念。道家認為,自然法則應該是治理國家的最高原則,君主應該順應自然,不應乾預自然法則的運行。儒家則認為,君主應該以德治國,通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方式,來達到垂拱而治的境界。

總之,"垂拱而治"強調的是一種理想的治國狀態,即通過領導人的德行和政治制度的完善,使得國家能夠在幾乎不需要領導人親自乾預的情況下,保持良好的運轉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