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年代是什麼意思

地質年代是指地球歷史上的時間尺度,用來描述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發展的階段。它將地球的歷史分為不同的時期,每個時期都有特定的地質事件、生物演化和地質變化的特徵。地質年代的劃分是基於對岩石、化石和其他地質特徵的研究,這些特徵在全球範圍內具有一致性,因此可以用來建立一個全球性的時間框架。

地質年代的劃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時期:

  1. 太古代(Archean):約46億年前至25億年前,這是地球形成的早期階段,有大量的火山活動和地殼變動,生命形式主要是簡單的細菌和藍綠藻。

  2. 元古代(Proterozoic):約25億年前至5.41億年前,這個時期地殼開始穩定,有較多的海洋生命,如藻類和單細胞生物,末期出現了多細胞生物。

  3. 古生代(Paleozoic):約5.41億年前至2.52億年前,這個時期陸地開始形成,有大量的海生無脊椎動物,如三葉蟲和珊瑚,末期出現了最早的陸地植物和脊椎動物。

  4. 中生代(Mesozoic):約2.52億年前至6600萬年前,這個時期是恐龍的時代,有大量的爬行動物,末期因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

  5. 新生代(Cenozoic):約6600萬年前至今,這個時期是哺乳動物的時代,有大量的溫血動物,包括人類的祖先。

每個地質年代又被細分為更短的時期,如紀、世、期、時等,這些分類提供了更精細的地質和生物演化時間尺度。地質年代的確切時間界限可能會隨著新的發現和研究而有所調整,但它的基本框架是全球科學家共同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