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髀算經中提的「方屬地、圓屬天,天圓地方」是什麼意思

《周髀算經》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數學著作,大約成書於西漢時期。其中提到的「方屬地、圓屬天,天圓地方」這句話,反映了一種古代的宇宙觀和地理觀。

「方屬地」指的是地球是方的,即認為地球是一個平面或者是一個有稜角的形狀。在古代,由於人們的活動範圍有限,通常只能看到地平面附近的景象,很難感知到地球是一個球體。因此,古人認為大地是平的,四周被水包圍,這種觀念在古代的地圖上也有所體現,如早期的地圖常常將世界畫成一個平面,四周畫上海洋。

「圓屬天」指的是天空是圓的,這可能是因為人們觀察到無論從哪個方向看,天空都是一個圓形的天幕。在古代,人們對天體的運行進行了觀察和記錄,發現天體的運動軌跡似乎是以天球為參考系的,這也加強了人們對天空是圓形的認知。

「天圓地方」則是將這種宇宙觀概括為一句簡單的口號。它表明了古人對地球和天空形狀的直觀認識:地球是平的,而天空是圓的。這種觀念在古代並不是中國獨有的,在其他文明中也有類似的看法。然而,隨著科學的發展,特別是哥倫布時代以後,人們對地球的形狀有了更準確的認識,了解到地球實際上是一個球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