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若木意思

"呆若木雞"這個成語出自《莊子·達生》,原意是指一個人因為驚恐、害怕或者迷惑而變得像木雞一樣一動不動,形容人因驚呆而失去常態。後來這個成語多用來形容人因驚愕、恐懼、困惑或過於專注於某事而顯得呆板、遲鈍,沒有反應。

這個成語的典故是這樣的:

古代齊國有一位叫做紀渻子的人,他擅長訓練鬥雞。有一次,齊王讓他訓練一隻鬥雞。訓練了十天之後,齊王問紀渻子:「雞訓練好了嗎?」紀渻子回答說:「還沒有,現在這隻雞還很驕傲,自大。」又過了十天,齊王再次詢問,紀渻子說:「還不行,它現在聽到別的雞叫還會動怒。」又過了十天,齊王又問,紀渻子回答說:「還是不行,它現在看到別的雞還會興奮。」又過了十天,紀渻子終於說:「現在可以了,它已經變得不動聲色,不管別的雞怎麼叫,它都像木雞一樣,這樣的雞才是最厲害的。」

後來,人們就用「呆若木雞」來形容那種表面上看起來不動聲色,實際上內心非常專注、冷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