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中雌黃是什麼意思

"口中雌黃"這個成語出自於《晉書·王衍傳》,原意是指在口中塗抹雌黃,後來比喻更正錯誤或者隨意更改說過的話。在古代,雌黃是一種黃色的礦物質,可以作為顏料使用,而且它的顏色與黃金相似。古人寫錯字時,常用雌黃來修改,因為雌黃可以輕易地覆蓋掉墨跡,使錯字看起來就像沒寫過一樣。

這個成語的典故是這樣的:晉朝時期,有一個名為王衍的人,他非常聰明,口才很好,但卻不喜歡做實際的事情。有一次,他講話時說錯了一個字,旁邊的人提醒他後,他隨即更正過來,就像在口中塗抹雌黃一樣輕易。這個故事後來就被用來形容那些隨意更改說過的話或者不負責任地更正錯誤的人。

現在,"口中雌黃"這個成語已經很少使用,但它仍然是一個有趣的詞語,可以讓我們了解到古代人是如何修改錯誤的,以及中國成語中的一些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