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士的意思

"取士"一詞源自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意為選拔人才。在科舉制度中,「取士」是指通過考試選拔官員,這些官員通常被稱為「士」或者「士人」。科舉制度始於隋朝,完善於唐朝,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是中國古代選拔官員的主要方式。

在科舉制度下,「取士」的過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 童試:兒童或青少年通過初級考試,成為生員(俗稱「秀才」)。

  2. 鄉試:生員參加在省城舉行的考試,通過者成為舉人。

  3. 會試:舉人參加在北京舉行的全國性考試,通過者成為貢士。

  4. 殿試:皇帝親自主持的最高級別考試,貢士參加,通過者成為進士。

進士是科舉中的最高榮譽,他們通常會被授予官職,開始他們的仕途。因此,「取士」也可以指通過科舉考試選拔出能夠擔任官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