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切割活性是什麼意思

"反式切割活性"(Trans-splicing activity)是分子生物學中的一種現象,涉及到兩個不同mRNA前體的拼接(splicing),形成了一個新的、嵌合的mRNA分子。在這個過程中,一個mRNA分子的內含子(intron)被切除,並與另一個mRNA分子的外顯子(exon)拼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全新的mRNA序列。

這種現象最早在秀麗隱桿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中被發現,線上蟲中,許多基因的mRNA前體會被拼接成共同的首端內含子(leader intron)和各自不同的尾端外顯子(trailer exon)。這個過程涉及到兩個不同的拼接位點:一個是在5'端的內含子,另一個是在3'端的尾端外顯子。這種拼接方式產生的mRNA具有共同的首端和不同的尾端,這種結構被稱為"反式拼接mRNA"。

反式切割活性在真核生物中並不常見,但在某些生物體中,如線蟲和一些原生生物,它是一種常見的基因表達調控機制。這種機制可以增加基因表達的複雜性,因為它允許一個基因產生多種不同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

反式切割活性與傳統的拼接(cis-splicing)不同,後者涉及到一個mRNA前體內部的內含子和外顯子的拼接,而反式切割涉及到兩個不同mRNA前體的拼接。反式切割活性也被認為在某些病毒和真核生物的轉錄後修飾中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