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時是什麼意思

區時(Time Zone)是為了便於統一時間管理,將地球表面劃分為不同的時區,並在每個時區內採用統一的標準時間。這個概念是由國際子午線(Greenwich Mean Time, GMT)為基礎發展而來的。

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因此將地球分成24個時區,每個時區寬度為15個經度。國際標準時間(UTC,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是基於國際子午線(格林尼治線,0°經線)的時間,其他時區的時間相對於UTC進行調整。

例如,如果一個時區位於國際子午線以西,那麼這個時區的時間會比UTC晚;如果一個時區位於國際子午線以東,那麼這個時區的時間會比UTC早。每個時區的時間差為1小時,從UTC-12(最東邊的時區)到UTC+14(最西邊的時區)。

當我們旅行到不同的時區時,需要調整手錶的時間以適應當地時間。這就是所謂的時差。例如,如果從北京(UTC+8)飛到紐約(UTC-5),抵達後需要將手錶時間調慢13小時(因為紐約比北京慢13小時)。

區時的劃分和應用有助於全球的時間管理和協調,尤其是在交通、通信、商業和社會活動等方面。此外,為了適應夏令時(Daylight Saving Time),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時區設定會在夏季進行調整,使得白天時間更長,以節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