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的意思和來源

"內卷"(involution)這個概念最初是由美國人類學家克利福德·格爾茨(Clifford Geertz)在1963年出版的《農業的內捲化:印度尼西亞的一個案例研究》(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e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一書中提出的。格爾茨用這個概念來描述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上的農業發展狀況,特別是指在人口壓力下,農業生產為了維持或增加產出而不斷精細化和複雜化,但並沒有導致生產力的顯著提高。簡單來說,就是指一種重複的、低水平的複雜性增加,而不是真正的發展或進步。

後來,"內卷"這個概念被引入到其他領域,如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等,用來描述各種系統或組織在缺乏外部發展的情況下,內部成員為了有限的資源而進行的過度競爭,這種競爭導致了資源的過度消耗和效率的降低。

在中國,"內卷"這個概念在近些年得到了廣泛的討論,尤其是在描述教育、就業、社會競爭等領域中出現的過度競爭現象。例如,在教育領域,學生為了爭奪有限的優質教育資源,可能會過度學習,參加各種補習班,導致學習負擔過重,但整體的教育質量並沒有顯著提高。在就業市場上,求職者可能會為了有限的職位機會而過度準備,導致就業成本上升,但整體的工作效率並沒有相應提高。

總的來說,"內卷"意味著一種無效的努力或競爭,這種競爭雖然增加了系統的複雜性,但並沒有帶來真正的進步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