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化意思

"內捲化"(Involution)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國人類學家克利福德·格爾茨(Clifford Geertz)在1963年出版的《農業的內捲化:印度尼西亞的一個案例研究》(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e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一書中提出的。格爾茨用這個概念來描述印度尼西亞的一個特定農業社會——爪哇島——在殖民時期的發展狀況。

在格爾茨的定義中,內捲化指的是一個社會或系統在缺乏或沒有外部擴張的情況下,內部成員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而進行的複雜化、精細化和過度競爭的過程。這個過程導致了社會內部的勞動分工越來越細,但整體生產效率並沒有顯著提高,甚至可能下降。簡而言之,內捲化意味著一種「精細化停滯」,即在有限的空間內,系統變得越來越複雜,但並沒有實現真正的進步或發展。

後來,"內捲化"這個概念被套用到更廣泛的領域,包括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在不同的語境中,內捲化可能被用來描述不同類型的社會、經濟或政治現象,但其核心含義仍然是指在一個封閉或有限的環境中,由於資源有限或外部發展受阻,內部成員為了生存或競爭而進行的無謂的複雜化或重複勞動,這種過程最終導致整體效率的降低和發展的停滯。

在中國社會中,"內捲化"這個概念也被用來描述教育、就業、社會競爭等方面的問題。例如,在教育領域,內捲化可能指的是學生和家長為了爭奪有限的優質教育資源(如名校入學名額)而進行的過度競爭,導致學生負擔過重,教育質量下降。在就業市場,內捲化可能指的是求職者為了爭奪有限的職位而進行的過度教育和資格證書的追求,導致整體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和就業壓力的增大。

總之,內捲化是一個描述系統或社會在缺乏外部擴張的情況下,內部成員為了爭奪有限資源而進行的複雜化、精細化和過度競爭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導致整體效率的降低和發展的停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