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在文言文的意思

在文言文里,「假」這個字有多種含義,可以根據上下文來確定其具體意思。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解釋:

  1. 借:暫時借用。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勸學》)這句話的意思是,藉助舟船的人,並不是自己會游泳,而是藉助工具橫渡江河。

  2. 假設:假定,假如。例如,「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司馬遷《報任安書》)這句話的意思是,假如我依法被處死,就像九牛失去一根毛髮一樣,和螻蟻有什麼區別?

  3. 虛假:不真實。例如,「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論語·季氏》)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擔心季孫的憂慮不在顓臾,而在自己的內部。這裡的「假」就是指虛假的憂慮。

  4. 臨時:暫時,非正式。例如,「假吏」是指臨時的官吏。

  5. 模仿:仿效。例如,「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勸學》)這句話的意思是,藉助車馬的人,並不是自己腳力好,而是能夠到達千里之外。

  6. 寬恕:寬容,原諒。例如,「假我數年,若三五年,我必有為。」(《史記·越王勾踐世家》)這句話的意思是,給我幾年時間,不管是三五年,我一定會有所作為。

  7. 超越:超過,超越。例如,「假以時日,必能有所成就。」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給予足夠的時間,一定能夠取得成就。

  8. 傳說:傳說中的,虛構的。例如,「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紅樓夢》)這句話的意思是,當假的東西被當作真的時候,真的東西也變成了假的;在沒有的時候,如果有的話,它也變成了沒有。

以上是「假」在文言文中的幾種常見含義,具體含義需要根據上下文來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