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在古文中的意思

"何"在古文中的意思與現代漢語基本相同,通常表示疑問或什麼、為什麼、怎麼、哪裡等意思。以下是一些例子:

  1. 疑問詞,詢問原因或理由:

    • 《論語·里仁》:「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子曰:『父母在,不許友。』」
    • 這裡的「何」用來詢問原因,即為什麼父母在世時不許遠遊或結交朋友。
  2. 詢問事物或情況:

    •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曰:『沛公安在?』」
    • 這裡的「何」用來詢問劉邦(沛公)在哪裡。
  3. 詢問方式或方法:

    • 《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 這裡的「何」用來詢問鵬鳥是如何飛行的。
  4. 表示反問或責問:

    • 《戰國策·齊策》:「孟嘗君曰:『客何為者也?』」
    • 這裡的「何」用來表示對來客身份的責問。
  5. 表示選擇或比較:

    • 《詩經·小雅·採薇》:「採薇採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 這裡的「何」用來表示選擇,即何時應該歸去。

總之,"何"在古文中的用法與現代漢語相似,都是用來詢問或表達疑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