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玉知非意思

「伯玉知非」這個成語出自《論語·憲問》,原句是:「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這裡的「伯夷」和「叔齊」是兩個人名,他們是商朝末年的兩位賢人,也是著名的隱士。他們因為不願意侍奉周武王,所以選擇了隱居。

成語「伯玉知非」中的「伯玉」並不是指伯夷,而是另有其人。這個成語實際上是後人根據《論語》中的這句話創造出來的,用來比喻有道德、有智慧的人能夠及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正之。這裡的「知非」就是知道自己的錯誤,「伯玉」則是一個假託的人物,用來代表有德行的人。

不過,在實際的用語中,「伯玉知非」這個成語並不常見,可能是因為它的出處並不明確,而且與原句的意思有所偏差。在現代漢語中,人們更常用「知錯能改」、「懸崖勒馬」等成語來表達類似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