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是而昨非意思

"今是而昨非"這句話出自《莊子·齊物論》,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一個成語,意思是今天認為是正確的,昨天可能認為是錯誤的。這句話表達了莊子對於是非、對錯、善惡等價值判斷的相對性和變化性的看法。莊子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標準,人們的認識和價值觀念也會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我們不能固守一種觀念,而應該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

這個成語後來被廣泛套用於文學、哲學、歷史等各個領域,用來形容事物的變化無常,或者用來形容人們對於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比如對於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也會有不同的看法。這就是"今是而昨非"的現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