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通水火的意思

「不通水火」這個成語出自《莊子·達生》,原意是指一個人既不會游泳,也不會做飯。後來這個成語多用來形容一個人既不懂人情世故,又不通曉事理,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識和社會交往能力。

這個成語的典故是這樣的:

古代有個叫做梓慶的人,他擅長製作一種叫做「鐻」的樂器。有一次,他製作的鐻非常精美,連國君都來參觀,並詢問他是如何做到的。梓慶回答說,他只是用心去製作,而不是用技巧。他還說,如果一個人能夠達到「不通水火」的境界,那麼他就能做到「以天合天」,也就是與自然相融合,從而製作出精美的藝術品。

這裡的「不通水火」並不是真的指不會游泳和做飯,而是比喻一個人能夠超越物質世界的限制,達到一種超然的境界。但是,後來這個成語的含義逐漸演變,成為了現在所指的不懂人情世故、不通曉事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