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謀而和的意思

"不謀而和"這個詞語來自中國古代的《論語·衛靈公》,原文是:「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這裡的「回」指的是孔子的弟子顏回。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與顏回談話時,顏回從不提出異議,好像很愚鈍。但孔子觀察顏回在私下裡的行為,發現他能夠領悟並實踐孔子所教導的道理,因此認為顏回並不愚鈍。

"不謀而和"這個詞語後來被引申為形容兩個人或兩件事物沒有事先商量或計劃,卻達到了一致或和諧的狀態。這個詞語強調的是一種自然的、不經意的和諧,而不是刻意追求的一致。在中文裡,這個詞語可以用來形容人們的意見一致、行為協調,或者是事物的發展趨勢自然地匯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