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的「一錢不值」是什麼意思

"一錢不值"這個成語並不是出自《史記》,而是出自《漢書》。這個成語的典故與東漢末年的名士禰衡有關。禰衡以才華橫溢、文筆犀利著稱,但性格狂傲,不拘小節,經常批評他人,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據《漢書·禰衡傳》記載,禰衡曾被荊州牧劉表聘為幕僚,但他對劉表不屑一顧,認為劉表不配有他這樣的人才。有一次,禰衡寫了一篇文章諷刺劉表,劉表大怒,將他轉交給江夏太守黃祖。黃祖雖然也欣賞禰衡的才華,但最終也無法忍受他的傲慢,在一次宴會上,禰衡又出言不遜,黃祖一氣之下將他處死。

禰衡死後,有人評價他說:"禰衡一錢不值。"這句話的意思是,雖然禰衡有才華,但因為他的性格缺陷,導致他的人際關係惡劣,最終落得悲慘的下場,所以他的才華一文不值。後來,"一錢不值"這個成語就被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才華或價值因為某些原因而被完全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