毘缽舍那的意思

"毘缽舍那"(梵文:विपाशन,藏文:ལྷ་མོ,威利轉寫:lha mo)是佛教術語,意為「觀」、「觀察」或「觀照」,指的是一種內觀禪修的方法,即通過對心的觀察和分析來達到覺悟。在佛教中,毘缽舍那與奢摩他(Samatha,意為「止」、「靜慮」)並列,是兩種主要的禪修方法。毘缽舍那強調對內心的各種現象進行清晰、客觀的觀察,以達到對實相的直接體悟。

在佛教的修行中,毘缽舍那通常與四念住(Satipatthana)聯繫在一起,四念住是指觀身、觀受、觀心、觀法,即通過對身體的感受、情緒、念頭和法則的觀察,來培養覺知和智慧。毘缽舍那的修行者會通過專注於當下的經驗,如呼吸、身體感覺、情緒和念頭,來培養對這些經驗的客觀認識,而不做評價或執著。

在藏傳佛教中,毘缽舍那也被稱為「觀空」,指的是通過觀察和分析來認識事物的空性,這是達到解脫和成佛的重要途徑。在藏傳佛教的修行中,毘缽舍那與奢摩他結合,形成了一種稱為「止觀雙運」的修行方法,即在「止」的基礎上進行「觀」,通過「觀」來深化「止」,達到心性的究竟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