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初霜旦的意思

「晴初霜旦」這個辭彙出自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它的意思是「晴朗的早晨,霜凍的清晨」。這個辭彙常常用來形容秋末冬初時節,天氣晴朗但清晨時分地面或植物上覆蓋著白霜的景象。這種景象在北方地區較為常見,因為北方氣候較為寒冷,秋冬季交替時容易出現霜凍現象。

在文學作品中,「晴初霜旦」常常被用來營造一種清冷、寧靜的氛圍,或者用來襯托人物的情感和心境。例如,唐代詩人杜甫的《登高》一詩中就有「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這裡的「萬里悲秋」和「百年多病」都是用來表達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悲涼,而「晴初霜旦」這樣的景象則進一步加深了這種情感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