惻隱之心的意思

"惻隱之心"是中國儒家文化中的一個概念,源於《孟子·公孫醜上》,指的是對他人的不幸表示同情和關心,是一種道德情感。這個詞語中的「惻隱」指的是內心深處的同情和悲憫,而「心」則是指這種情感的來源。

孟子認為,惻隱之心是人之為人的基本特徵之一,是仁愛之心的基礎。他提出,當人們看到小孩子即將掉入井中時,內心自然會產生一種驚懼和同情,這種情感不是為了討好孩子的父母,也不是為了在鄉親面前表現自己,而是出於一種本能的、普遍的人性。

在儒家思想中,惻隱之心被視為一種高貴的品德,是培養仁愛之心、實踐人道主義的起點。它強調了對他人的關懷和同情,是建立和諧社會關係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