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的意思古文

"惟"這個字在古文中有多種含義,可以作為副詞、連詞、動詞等使用,具體含義需要根據上下文來確定。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含義:

  1. 副詞,表示強調,相當於"只"、"僅僅"、"只是"。例如:

    • 《詩經·大雅·文王》:"惟天之命,於穆不已。"(只是上天的命令,是如此莊嚴而永不止息。)
  2. 連詞,表示因果關係,相當於"因為"、"由於"。例如:

    • 《論語·里仁》:"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明白的是道義,小人明白的是利益。)
  3. 動詞,表示思考、考慮。例如:

    • 《尚書·盤庚》:"汝念哉!惟天惟大,惟堯則之。"(你們要思考啊!因為上天是偉大的,只有堯能夠效法它。)
  4. 語氣詞,用於加強語氣或表示希望、願望。例如:

    • 《詩經·小雅·採薇》:"行道遲遲,載思載惟。"(在路上慢慢地走,一邊走一邊思考。)
  5. 通假字,有時與"維"字通用,表示維護、保持。例如:

    •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維其有之,是以似之。"(正因為有這樣的美德,所以才像他。)

在不同的語境中,"惟"字的含義可能會有所不同,需要根據具體的上下文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