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的意思和詩句

「徜徉」一詞在中文裡有兩個主要的含義:

  1. 悠閒地走動或徘徊,表示一種悠然自得、無所事事的情態。
  2. 沉浸在某種境界或思想中,通常用來形容人沉浸在書籍、藝術、音樂等美好的事物中,享受其中。

在詩句中,「徜徉」往往被用來描繪一種心境或者環境,讓讀者感受到詩人當時的情緒和感受。以下是一些包含「徜徉」的詩句:

  1. 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宋代詩人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淒切》: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3. 明代詩人唐寅的《游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4. 清代詩人袁枚的《題畫》: 江上悠悠人不問,十年雲外醉中歸。 殷勤掃起梁間塵,一片清光掛壁龕。

這些詩句中,「徜徉」不一定直接出現,但詩人通過描繪景色或情感,傳達了一種悠然自得或者沉浸在美好事物中的心境,與「徜徉」的含義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