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櫪守株意思

"伏櫪守株"這個成語出自《戰國策·燕策三》,原意是指一個人守候在樹樁旁邊,等待著兔子再次撞上樹樁。這個成語比喻不根據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生搬硬套,機械地應付問題,或者指不思進取,守株待兔,坐等機會的到來。

成語中的「伏櫪」指的是趴在馬槽旁邊,「守株」指的是守候在樹樁旁邊。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那些不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寄希望於偶然的機會或者過去的經驗,缺乏創新和主動性的人。

在現代漢語中,這個成語多用來批評那些不思進取,只知守成,不願意嘗試新方法、新途徑的人。它強調的是一種消極被動的態度,與積極進取、靈活應變的精神相對立。